各地藝術院校的招考正如火如荼,不少懷揣著“明星夢”的考生,拼命擠向藝術求學之旅。但是,看似火爆的藝術求學熱,真的適合所有考生?全國人大代表、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建議,對藝術考生也要建立一個退出機制。
近日,一位表情夸張的“咆哮姐”走紅網絡,這名考生因為無法接受藝考落榜的現實,一時情緒失控號嚎大哭。馮英代表坦言,藝術培養講究天分加勤奮,有時天分甚至更顯重要,“有的考生苦哈哈死讀書,先天缺乏藝術靈性,藝術之路根本走不下去。”
藝考“高燒”的的背后,一些藝校老師也在發愁,有的考生經過突擊培訓,幾個月“速成”后考進來,進來一看根本不適合。馮英代表建議,對藝術生也應建立一種淘汰制。“對藝術要有敬畏之心,不是說培養了半天,什么人都能成藝術人才。”
“當然有時候,你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藝術這塊料。可能在一個年齡階段,別人的理解力快一點,但你具有天生的敏感、靈氣,到了一定年齡后,理解力有所增長,藝術感覺也可能超越別人。”
2012年公共財政主要支出中,“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達494.68億元。但在不少地方,評彈、說書等傳統曲藝,難以止住“沒落”的步伐。馮英代表建議說,政府還要加大對文化事業的投入,把文化強國的戰略真正落到實處。“像說書、評彈,跟觀眾的距離很近,應該加大扶持力度。沒有資金的支撐,文化發展只會成空言。”
財政扶持資金進入文化事業,如何把錢用到當用處,減少粗制濫造的作品?馮英代表強調一種文化自覺。她說,無論發展公共文化事業,還是推進文化產業,都要堅持抓好導向,要堅持弘揚人類的文明,宣揚向上的價值觀和人生追求。
(藝路網 —藝術院校招生考試在線——第1 時間為您傾心整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