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不少日照藝考生趕考,王治鵬就是其中的一個,下面看看王治鵬是如何開始自己的藝考路。
王治鵬來自山東日照五蓮一中音樂班,同班前來煙臺的還有十多人。
晚上11點左右,終于結束了這場煎熬的路程。一下火車,寒冷的海風襲來,讓王治鵬不禁打了個冷顫,疲憊不堪的他還要找今晚的落腳地。“很多出租車都想在藝考時期賺一筆,我們又沒時間和精力去自我維權。司機師傅不打表,坐地起價,有時候還繞遠路,即使知道,也只能啞巴吃黃連,能少一事是一事。”王治鵬有些無奈。
18日凌晨一點多,同行的三個人終于在學校附近找到一家賓館,練習了一下要考試的曲目,便酣然入夢。“從9日出發到現在,沒回過家,車票攢了一大摞,10天已經花了4000多元,只期待奔波的日子早點兒結束。”王治鵬說。
和多數藝考生一樣,王治鵬已經考了6所大學。大面積撒網,總有一個能中的,是多數藝考生的心態,藝考的動機無非兩種,一是興趣所在,一是“曲線救國”。
王治鵬一直把音樂當做自己的夢想,報考了魯東大學和煙臺大學的音樂學院,他把少小離家的奔波路看做揮灑汗水的夢想路。但同行的吳宗軒觀點卻與他大相徑庭。
“我的學習成績不好,像其他人一樣考上大學幾乎沒有希望。報考藝校,文化課分數低,能考上的話,也不錯。”吳宗軒告訴記者,他們班50多人,大部分都在藝考的大潮中“赴湯蹈火”,其動力不是出于對藝術的熱愛,而是看中了藝術專業對文化課成績要求較低的好處,先爭取跨進大學的門檻,為將來就業打下第一道“屏障”。
而這些藝術類考生多數是為了準備考試而“速成”的。吳宗軒考試選的歌曲是《太陽的兒子》,鋼琴曲是《抒情圓舞曲》,一身黑色小禮服的他說起自己的鋼琴技能,卻沒有了聊天時的滿滿自信:“從剛接觸鋼琴到現在不到四個月,這四個月里我只會彈一首曲子,是專門為考試而準備的。”
3月份,這群各地奔波的藝考生們就要重回學校突擊文化課。對他們而言,文化課的考驗依然是個關口。“從上高三開始就沒有接觸過文化課了,本來基礎就不好,現在三個月的時間復習六門功課,壓力依然很大。”吳宗軒說。
雖然藝考生趕考心酸,勞累,但是王治鵬坦言現在的趕考只是就業路上的第一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