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高考網了解到近年來,全國美術類高考報名人數總體呈下降趨勢,而報考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的考生人數卻持續增長,今年報考人數達24254人,再創新高,錄取比接近140:1。為什么中央民大美術學院這么受歡迎?學生進入該校后,將會受到怎樣的美術教育?本報記者帶您走進中國民族美術的教育殿堂——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
3月8日中午12點,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自主招生考試最后一天,負責考試道具的老師忙著最后一場考試的道具:熟透的西紅柿放在白色的襯布上,飽滿的青椒、锃亮的勺子放在青色襯布上。
“現在學生應試能力越來越強,逼得我們不得不把一些不常用的寫生材料搬到考場上。”中央民大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陳剛感慨地說。
招生時嚴把考試關;入校后嚴把基礎關;畢業時嚴把作品關。近年來,中央民大美術學院通過嚴格的招生選拔、培養訓練程序,奠定了其在全國美術學院中的佼佼者地位。盡管報名者甚眾,但學院堅持適度擴招的宗旨,量力而行,絕不貪大求全、盲目冒進。
“我們不求多,但求好,教育質量是第一位的。”中央民大美術學院院長殷會利強調。
嚴把招生準入關
成立于1959年中央民大美術專業,匯集了中央美術學院[微博]、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的優秀師資。最初開設了油畫和國畫專業,1964年增設民族工藝專業;1983年單獨成立美術系;2002年,成立美術學院,目前開設了油畫、中國畫、視覺傳達、服裝設計、環境設計、美術教育、影像設計7個專業。
“中央民大和美術院校一樣,以專業成績來劃線,文化成績作為參考。不像其他綜合性院校,文化成績和專業成績加在一起,按一個比例算總成績。”一位家長站在中央民大美術學院的考場外,用又愛又恨的口氣抱怨道。
近十幾年來,我國美術教育發展迅速,由于收費高,需求大,開設美術專業的院校達上千所。但教育部確定自主招生的美術院校僅有41所,中央民大美術學院即是其中之一。
“中央民大美術學院建系早,專業性強。現在,一些學生發現自己成績不好,就改學美術。我們希望通過嚴格的考試,招到有美術天分、專業基礎好的學生。”中央民大美術學院院長殷會利說。
近年來,“藝考熱”不斷發酵,其中,在對天資要求較低的美術專業考生中,“突擊”學生最多。有些學生高二暑假才開始學美術,高三第一學期幾乎不上課,每天泡在畫室里,從早上8點到晚上10點不停地畫,報各種考試輔導班。“學個大半年,就能畫得像模像樣,但要寫生,就畫得一塌糊涂。”殷會利說。
為了去偽存真,篩選出真正的美術苗子,中央民大美術學院始終堅持寫生考試。一個模特坐在前方,考生圍坐在模特周圍,現場寫生。因為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角度,考生通過抽簽決定位次,最大限度避免了默寫和相片臨摹等弊端。
“我家孩子抽了一個正面的位置。”考場外,一位還在在北京畫室學習的家長與其他考生家長閑聊。“那很難呀,一般來說,側面畫3/4的臉最好畫。”另一位家長答道。“我家孩子還行,他正面畫得多。”這位家長慶幸地說道。
但對于很多靠一年半載突擊訓練的考生來說,這樣的幸運不常有。即使僥幸入校,在開學之后還要面臨3個月的復查,一旦發現不符合要求,就會予以退學處理。“從2001年至今,我們已經清退了36名因考試作弊入學后被復查出的不合格學生。”陳剛說。
注重基礎教育
對于招進來的學生,中央民大美術學院的培養宗旨是注重基本功訓練,底子打好了,才能有所創新。
“無論學生之前喝什么奶,到了我們這里,一律得喝我們調制的奶。”陳剛開玩笑說。
不管幾歲開始習畫,已經達到了什么樣的專業水平,也不管學哪個專業,學生進入中央民大美術學院的第一課,都是畫石膏像。從練線條到畫人物肖像、人體,循序漸進,全部寫生。“每年我們安排的模特費都得30多萬元,這是很多美術院系望塵莫及的。”原美術學院黨委書記何川說。
經過一年的基礎強化、一年專業培訓后,學生開始練習創作。“民族元素是我們的根,盡管我們身在北京,但是要心系少數民族地區。”陳剛說。
少數民族美術歷來是美術創作的一片沃土。上世紀曾有“少數民族題材熱”,先后誕生了《甘孜雪山》(吳作人)、《春到西藏》(董希文)、《蒙古包中》(常書鴻)、《阿詩瑪》(黃永玉)、《塔吉克新娘》(靳尚誼)、《西藏組畫》(陳丹青)等著名作品。“各少數民族展現的貼近自然、流露天性的文化引力,感召一代代藝術創作者不辭辛勞地深入民族地區。”著名畫家吳長江說。
作為我國民族院校中的最高學院,強調藝術創作的民族特色,成為中央民大美術學院最基礎的要求。“在前兩年的基礎和專業訓練中,我們60%以上的作品是民族題材。”殷會利說。
在大二下學期和大三暑假的下鄉采風過程中,學生大都選擇去民族地區。如今,中央民大美術學院在云南、貴州、西藏、青海、內蒙古等地都建立了實習基地。學院要求學生的畢業作品中,必須有一幅是民族題材作品。
通過學院的嚴格要求,中央民大美術學院學生成長迅速。2009年,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成立50周年師生優秀作品展”、“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成立50周年師生優秀作品展理論研討會”。
堅持適度規模,不盲目擴張
今年,中央民大美術學院的招生規模為175人,與去年持平;報考的人數達到24254人,錄取比接近140:1。相比其他學校動輒數百人的招生規模,中央民大美術學院“冷靜得有點可怕”。在某地印制的一份美術“高考攻略”上,中央民大與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一道被列入四大最難考的院校之一。
“2000年以后,全國美術院系的擴招速度很快,尤其是社會對外形包裝需求的不斷擴大,交互設計、動漫、環境設計等新門類產生,導致了美術院系設計專業出現井噴。”陳剛說。
作為一所綜合性院校的老牌專業,面對新的社會形勢,中央民大美術學院應當如何調整、轉型?
“我們的做法是控制規模,保證質量,打造品牌,提高影響力。”殷會利說。
在招生規模上,2000年,中央民大美術學院在校生200人;現在,加上研究生約750人,增加得并不多。其中,新專業的開設,是導致招生人數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央民大美術學院于2003年,設立了服裝設計專業;2005年,設立了環境設計專業;2009年,設立了影像設計專業。
盡管目前很多新專業如動漫、工業設計等,招生勢頭很“火”,但中央民大美術學院始終不為所動,絕不隨波逐流。“我們的原則是成熟一個推出一個,如果設立某個專業的軟硬件設施還不到位,絕不盲目跟進。”殷會利說。
“未來,我們希望學院在校生的總體規模控制在850人左右,主要是擴大研究生的招生。我們希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加強實踐教學的工作室建設上;放在民族美術的創新和實踐上;放在基礎的民族美術理論研究上。”陳剛說。
目前,中央民大美術學院擁有油畫、國畫、攝影、雕塑、陶藝、環藝以及服裝的專業工作室。“我們打算建立一些綜合性工作室,為師生的綜合性藝術創作提供便利條件。”陳剛說。
擎起民族美術大旗
2008年,中國美術家協會與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合作舉辦了《靈感高原——當代西藏主題繪畫邀請展》。“這讓我們感到十分震撼。作為民族院校,我們應當擎起民族美術的大旗。”陳剛說。
在這一背景下,2011年,中央民大美術學院作為主辦方之一,協同中國美術家協會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天山南北——中國美術作品展”;2012 年,舉辦了“浩瀚草原——中國美術作品展”;同年,中央民大美術學院又在炎黃藝術館舉辦了“中國少數民族美術創作獎暨黃胄美術獎”活動;2013年2月 26日,中國美協民族美術藝術委員會在京成立,殷會利擔任該委員會主任,將依托藝委會平臺,進一步推進民族美術的發展。
2011年,中央民大美術學院還創建了《中國民族美術》叢刊,現已出版4期,為我國從事民族藝術及藝術設計研究的師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展示的平臺。
2009年,中央民大美術學院借助少數民族美術教育論壇,召集了15所民族院校的教師,進行了首次全面的學術合作,撰著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部少數民族高等藝術教學、設計實踐的系列教材11部,內容覆蓋繪畫、建筑環藝設計、服裝服飾設計和民族傳統工藝等各專業領域。同年出版《中國少數民族美術教育五十年學術文庫》7部;出版《中國少數民族藝術發展創新研究系列叢書》9部。
面對未來,中央民大美術學院將朝著“國家級民族藝術特色專業”的目標努力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