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各大藝術類院校的藝考戰場已是硝煙彌漫。雖然每年都有不少學生義無反顧地擠上這座“獨木橋”,但相比以往,今年的考生和家長對待“藝考熱”的心態更加冷靜和理智。
不久前放榜的省藝術統考中,張亮得到了85分的高分。他報考的學校是南京藝術學院,校考報名當天的現場確認人數突破了2萬人,競爭非常激烈。但張亮十分淡然:“不管能不能考上,盡力了就好。”
張亮報考的是文物鑒定與修復專業,他說:“不能盲目跟從,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專業,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張亮的許多朋友也和他一樣選擇參加藝考,他們的理由也很簡單:“就是自己喜歡唄。”報考了繪畫專業的李穎說:“我從小就喜歡畫畫,素描、國畫等學了不少,今后想朝著繪畫這個方向發展。”
與一些因為成績不好而“被迫”參加藝考的學生不同,李穎從不擔心自己的文化課。“很多人對藝考有誤解,以為藝考生都是因為成績不好而參加的。”李穎說,“現在越來越多的考生是因為個人興趣而選擇藝考,并不是為了所謂的大學‘敲門磚’。”
茅盾中學教師李榮華告訴記者,以往有不少藝考生都是“半路出家”,把藝考作為高考的捷徑,也有一些人花數年的時間考名校,只是為了一張文憑。但是今年,多數藝考生對自己的未來都有比較清晰的定位,并會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路。
對此,教育人士表示,我市藝考生的文化課成績與其他縣市相比極具優勢,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能更為理性地看待藝考。同時,家長的觀念也在發生著轉變,過去在他們看來是“不務正業”的行業現在卻發展得極為蓬勃,這也讓他們開始接受日益多樣化的職業類型,更加理解并尊重子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