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11年美術統考僅剩十幾天的時間了,不少同學舍去午休的時間加緊練習。
6日,距離2011年美術統考,還有12天。美術生們在看似平靜的日子里,一步一步地靠近統考的大門。隨著藝考的門越來越窄,這條通向夢想的路上還能負載多少人的希望?仍然有人義無反顧,但也有人已經開始放緩步子,慢慢打量。也許夢想的熱浪里,該有些思考的冷水了。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6日,濰坊的上空不時飄著雪花,可在冰冷的畫室中,安靜得只有涮水粉筆的聲音,沒有一個人往窗外看一眼。
“哪有這閑心啊?從早上6點半到晚上10點半,有時候甚至到凌晨,都呆在畫室,吃喝拉撒畫畫,沒時間想別的。”這里被藝考生張浩戲稱為“集中營”,他一邊鼻音重重得發牢騷,一邊拿著畫筆默寫水粉,手背上都是剛掛過水的針眼。“前兩天剛感冒了,回家打了三天針,還沒好就跑回來了。沒辦法,馬上就統考了。”
張浩文化課成績在班中還不錯,在580分左右,但這個成績讓他絕望。“2010年高考,這個分數也就能上個三本,濰坊學院都很難進,自己努力了,分數提不上去,只好又把小時候的美術功底搬出來,救急。”
鄭宇在中考時是美術保送生。高一時,被星探發現,轉學模特。“每天都要站墻、壓腿、走貓步。”鄭宇回憶起那段練習模特的日子,禁不住皺了皺眉頭,“要穿十公分的高跟鞋來回走貓步,特別累。”
鄭宇的模特夢,因為后來父親的反對而終止,但為了選擇一個好的大學,文科班的她又重新拾起畫筆。“從小喜歡畫畫,有些功底,重新拾起來容易些。”
而在鄭宇的周圍,身邊不少同學為了大學夢,不斷的嘗試出路,文化管理、播音主持、模特、標準舞,一條路不通,換另外一條,原本身邊很安靜的男同學,忽然學起了播音主持,什么樣的都有。
鄭宇說:“原本非美院不讀,現在越到考試臨近,反而越覺得是不是名校似乎已經沒那么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要升學、要就業、要‘活著’。”
在這間畫室里,一共有40多名學生,每個孩子都在拼命,不分晝夜。他們中,學畫時間在一年以上學生不足一半,近一半的學生學畫時間不到半年。吸引他們在這里坐下平心靜氣畫畫的,就在于,美術專業壓低了“要命的”文化課成績。但近幾年高校對藝術專業文化課要求越來越高,身邊藝術生越來越少,奔著考個好大學臨陣磨槍的少了,愿意冒險的人越來越少。
培訓市場黃金時代遠去
陳洪鵬是王金明畫室美術輔導班高考班的班主任,在校5年,他見證了該校的“升學奇跡”,也親身經歷了培訓市場的黃金期正在遠去:從2個班100個人,到4個班、8個畫室、近300個學生;再到現在的1個大班,1個畫室,總人數40人左右。這5年,學校也隨著藝考路的峰回路轉而擴張或者收縮。
“人的確少了,今年全省不過五萬人。”陳洪鵬說,與前幾年報名人數全省突破十六七萬人不同,現在的美術生越來越少。2007年達到最高峰16.7萬人之后,此后逐年減少,2008年為16.1萬人,2009年銳減到9萬人,2010年美術統考報名人數比2009年減少8000人。
生源減少了,高校招生也跟著受影響。濰坊學院近日公布了2011年藝體類專業招生計劃,藝術類專業總招生計劃為800人,體育類共招220人。和去年相比,藝術類省內計劃比去年減少157人,招生人數比去年減少
了近四分之一。該校招生辦工作人員郎益偉介紹,藝考人數連年下降,學校只能根據情況縮減招生計劃。
這對藝術沒有感覺、突然半路出家匆忙學習應考的考生來說,真是利好嗎?考生許一兵心里沒有底,他帶著矛盾甚至黯然的心情,繼續在藝考通往大學的路上努力。“人少了,但考大學還是不簡單啊,競爭的還是更激烈。太累了,原來以為藝考是條捷徑,真正走上這條路才知道壓力太大了!”
王金明介紹,早年,省內高校,除了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只有屈指可數的幾所綜合高校設立美術專業,專業含金量都比較高。但從2002年起,全省幾乎每所高校都先后開設了美術專業,藝術味兒越來越淡。到處都是學藝術的,但招聘會上幾乎沒招藝術專業的。從2009年美術統考開始,生源就逐年減少,高校招生也搶生源。不少藝考培訓班都開始感覺昔日的黃金時代正在離去。培訓市場開始逐步降溫,或是自尋出路。“濰坊這種針對高考的美術、藝術培訓機構很多,
我有個熟悉的培訓機構就‘中途退場’了,不干了。”
藝考盲目的熱也給日后這些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帶來非常大的困難。中國社科院2009年《社會藍皮書》就業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大學生就業率最低的幾個專業中,藝術類專業位居榜首。
藝術生“活著”最重要
任何事物的產生、變化、發展都離不開一種背景。較低的文化課要求,幾乎統一模式的專業考試選拔方式……近年來,每到年底,美術高考大軍已經成為一個社會現象。美術教育已經淪落為應試教育博弈的棋子。
事實是,這條路上,鋪滿了藝考生的眼淚和心酸。藝術生要比普通高考生付出兩倍的精力,在文化學習的同時,還要不停地學習專業知識。考前復習的開銷也遠非那么簡單,幾家藝術培訓中心,藝術生每月集訓費用在一兩千元,很多考生一般都要學習三四個月,更長的還有半年之久,再加上生活、學習用具等費用,在這段未知
的路上就已扔下了過萬的花費,還不用說到考試時的報名費,奔波于全國各大藝術院校的差旅費。
但如今,藝考考大學的捷徑開始收窄。如今高等院校美術專業招生,對考生的文化課要求越來越高,錄取已基本采用綜合分。而相對的,是普通高考錄取率越來越高,考生生源越來越少。
這種高淘汰率讓不少藝考生感受到了藝考的殘酷競爭,如果說普通高考像走獨木橋,那藝考正在某種意義上慢慢變成“走鋼絲”,以往的“捷徑”優勢不斷減小。
陳洪鵬說,他已經感覺到如今的孩子們不一樣了,考生們清楚地感覺到了藝術考試的難度越來越大,更多的人開始理性思考,他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面對各種壓力,如今的孩子,相比那些曾經青澀、只是活在夢想和激情中的孩子們,已經更為成熟和現實了。
“讓藝考歸于常態,讓夢想多一份理性的砝碼,讓高等藝術教育回歸藝術本身。”這是來自藝術專業老師共同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