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提前批和第一批錄取已進入收尾階段,部分高分段考生的錄取信息已陸續公布。據有關方面初步統計,今年東莞市有17人被清華、北大兩校錄取。另有多人考上了香港幾所名牌大學。
作為被同齡人羨慕的高分考生,他們有著怎樣的高考故事,對于后來者,他們又有哪些不錯的學習方法可與大家分享,以下幾位高分考生的心得也許會給你帶去一些可借鑒經驗。
劉松齡高考總分:688 錄取學校:香港大學
想上港大先過英語關
考上香港大學的劉松齡連說了兩個意外。
第一個意外是,香港大學在內地招生報名截止前兩天,她才偶然從同學口中得知這一信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她熬夜制作簡歷到凌晨3點,再拖人送到香港,沒想到真的能進入面試環節。
第二意外是,當時去面試的有5000多名內地學子,毫無準備的她,還要面對全英文測試,用英語回答老師的提問。當時有些蒙查查的她,竟最終通過了考試。
劉松齡剛進入高中時,在班上都只能排在倒數3名以內。但到了高二時,她開始暗暗用功,成績一度提升到東莞市前6名(模擬考試排位)。最大感觸
高中開始階段,落后一些沒關系,只要靜下心來,一步一腳印,完全能夠趕上來。另外,對于內地想報考香港大學的學子,劉松齡建議一定要學好英語,因為據他了解,港大不僅考試是全英文操作的,老師教課時也大多是說英語。
廖理曦高考總分:689 錄取學校:北京大學
復讀生更應歸歸基礎知識
去年高考,他拿到了651分的高分,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他居然沒有被任何一所一批高校錄取。
廖理曦說,也許651分在大多數人看來,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但他覺得自己發揮得很糟糕,特別是數學,因為心情緊張發揮失常,“只考了122分”。于是,在填報志愿時,他有點賭氣的心理,冒險在第一志愿報了中國科技大學,結果未能如愿。
“我當時的心情就是能上就上,不能上就復讀。”廖理曦說,第一次高考失敗后,他郁悶了好一陣子。但在父母的安慰下,他很快靜下來總結失敗的原因。
他說,第一次高考時,由于自我感覺不錯,平時學習有些松懈,基礎知識不牢,結果一緊張就出了意味。此外,去年高考前,他和家人都抱著過高的期望值,非清華、北大不上,反而給自己造成巨大心理壓力,影響了發揮。
今年再次上考場,父母沒有跟他提任何要求,他自己也抱著一顆平常心去應考,結果卻圓了夢想。數學成績也一躍提升至144分。
復讀的學生,最好能靜下心來回歸到課本基礎知識的學習,關注以前不太注意知識細節,不可好高騖遠跟自己賭氣,一味死記硬背,成天想著攻克難題,這樣只會讓自己的壓力越來越大。
戚夢蘭錄取學校:清華大學
藝術類考生切忌出現偏科
昨日,接到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的戚夢蘭終于松了一口氣,露出欣慰的笑容。出生在新西蘭的戚夢蘭在今年5月15日參加了針對留學生的招生考試,主要是考美術科和9科的文化科,九科的文化科分數經過換算接近滿分,提到這個戚自豪不已。
小時候,戚夢蘭家里有很多古董,猶如一家古董店,5歲左右她就對古董有著莫名的喜愛,古董上的花紋讓她驚嘆和好奇,對藝術的喜愛漸漸地沉淀、埋在心里,如細水流長般。只到高中才真正的冒出去學藝術設計的想法。
但后來的學習之路,卻讓她頗感不宜。她說每天到畫室學畫,一般都是到凌晨二三點才回家休息,有時功課做不完還要通宵,第二天接著上課。“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勤奮、有毅力、有干勁。”這是戚夢蘭給正為大學夢而奮斗的學弟學妹們建議。
最大感受
戚夢蘭說,藝術類考生,要注意分配好藝術學習和文化學習的時間,每天要定下學習目標,有針對性的復習,切忌出現偏科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