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好累!”2009年2月4日,當王莉看到女兒的手機短信時,眼淚都快出來了,仿佛已經看到女兒提著大包小包,在凄風冷雨中疲憊不堪排隊的身影……
核心提示:藝術高考,簡稱藝考,是指各大院校的音樂學院,美術學院,或者藝術系等學院進行的專業招生考試。合格者獲得專業合格證,持此證書參加高考,高考成績出來以后,各學校再擇優錄取。2009年藝考期間,株洲市參加各類藝考的考生6035人。所有藝考生的藝考程序差不多,但培養兒女“藝術道路”的父母,卻各有一本難念的經。株洲一位剛剛陪女兒參加完藝考的母親王莉(化名)說,從5歲起,便投資女兒走上“藝術道路”,13年投資20余萬元,其中的辛酸,說來并不像藝術那么浪漫、美麗。
5歲起,投資女兒的藝術道路
1983年,王莉因工作原因調到株洲上班。1991年,她的女兒昕昕(化名)出生,出生那會,王莉和愛人都一直忙于工作,昕昕僅5個月大時,就被全托到廠里的幼兒園,這一托便托到了學前班。
昕昕在幼兒園很可愛,喜歡唱唱跳跳。5歲時,王莉將女兒送到太陽宮藝術學校,學習民族舞蹈,3年時間,昕昕民族舞已經是7級了。那時,株洲流行拉丁舞,女兒自然也想學,王莉隨女兒,便改學拉丁舞。拉丁舞學的時間長些,一直到小學六年級,期間參加了很多比賽,拿了很多獎項。而每次參加一次比賽,就要花費幾堂甚至幾十堂課的培訓費用。“參加的比賽大多都是商業性的,有時女兒不想參加,可舞伴想去,她也只好去了?!蓖趵蛘f,每次趕那些比賽,她都去了,雖然錢花了不少,但每次女兒都有收獲。
“女兒雖然花了不少時間在舞蹈上,可文化學習從來沒有落下過,一直名列前茅?!蓖趵蛘f,讓女兒學習舞蹈等藝術,也是為了從小培養孩子的氣質。
進入初中時,王莉看別的孩子還學了風琴、小提琴、鋼琴等樂器,王莉便對女兒說:“舞蹈的生命短,不比樂器,要不,你也像別的孩子一樣,學一門樂器?”
當時,所在中學的交響樂團的老師建議王莉及其女兒,可以嘗試讓昕昕學吹雙簧管。當時的老師說,從將來藝考的角度說,雙簧管算是個冷門,相比而言,到時候競爭壓力小些。那時王莉不知道自己的女兒將來要參加藝考,而且要以此專業參加藝考,昕昕聽從了老師及媽媽的意見,從此一心學雙簧管。
下崗后,連續5年陪女兒趕長沙學藝
雙簧管,這個西洋樂器價格不菲,一個國產的雙簧管,要7000多元。當年,王莉夫婦都已下崗,丈夫后來下海做生意,但家庭收入只能算是中等,一家三口仍住著丈夫父親的單位宿舍房?!盀榱撕⒆?,我們吃點苦,值得”。王莉說,其實學藝術的孩子,他們的家庭不一定都是富裕的,但只要孩子喜歡,都愿意付出。
當時,株洲學這種樂器的人很少,為了能學好這種樂器,王莉通過打聽,從長沙請了個老師來株洲教女兒吹??蛇@位老師由于年紀大了,后來改由昕昕往長沙趕。每周一次,寒暑假期間,去的次數就更多些。每年去長沙學雙簧管,需花1萬多元。
初一下學期,還因為雙簧管質量不夠好而停了幾個月,后托人買了一根德國產的雙簧管,花了4萬多元,而哨片很嬌氣,不小心碰下,就可能壞了,每個哨片幾十元,幾年下來,不知換了多少。
王莉回憶說,雙簧管雖然難,還好女兒聰明,悟性好,高一時通過了雙簧管最高級別9級考試。在學雙簧管的幾年里,女兒參加了多個比賽,都拿了名次,如2006年湖南省管弦樂比賽金獎,參加廣州進行的管弦打擊樂器比賽,獲得銅獎(金銀獎空缺)。參加種種比賽,花費非常大,一次去廣州,花費幾千元,有次湖南省推薦她女兒去北京參加比賽,考慮到費用問題和學習緊張問題,懂事的女兒放棄了比賽。據悉,長沙一個學雙簧管的高三女生,去歐洲參加了一個國際音樂交流會,花費3萬多元。
多一次機會讓女兒搭上藝考之車
雖然當年學校老師要女兒學習雙簧管時,曾說過關于藝考的事情,但王莉說,他們并不這樣認為,因為女兒的成績在高中時都在中等偏上,考取一個本科院校應該問題不大。
在高二分科時,學校老師都會給學生們指點迷津:成績中等左右的或者偏下的學生,如果要考取大學,或者說要考取一個像樣的學校,不妨嘗試采取藝考的形式。王莉也把老師的這些話帶回去思考,心想,女兒成績好,如果能雙管齊下則更好,藝考讓女兒多了一個上升的渠道。分科時,昕昕步入特長高考行列即藝術考生。
女兒要參加藝考,主專業肯定是雙簧管,副專業則是唱歌。為此,每周跑長沙學雙簧管以外,還要花錢請老師學聲樂,王莉說,高三備考階段,花錢就像流水一樣,為了讓女兒在湖南省聯考中取得好成績,她還是讓女兒參加了長沙集訓。集訓3個多月,要花費1萬多元。
藝術這活,不僅看技術,表演時的心理情緒和生理條件很重要。除了金錢支持,王莉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助女兒調整好狀態。在昕昕老師家里,有時王莉也會和女兒共同“上課”。好幾次,王莉看女兒上課時,吹得臉色變了,嘴唇發白。這時,王莉最擔心了,同時她也很有經驗地去要女兒馬上停下了,給女兒倒杯糖水,看著女兒又恢復了氣色,王莉便又安心地回到自己的“桌位”上,在一旁做一位永遠的忠實觀眾。平時,王莉像朋友一樣和女兒相處,從來不給女兒營造什么壓力,長期以來,金錢方面等家庭方面的困難,王莉從來不在女兒面前談起。
進入九月,各大高校開始陸續迎入新生。日常花費多為家長一手包辦的新生們,大多對理財沒有多少認識。而現在大學生的生活費一般采取兩種支付方式,一種是家長一次性存入銀行卡內一筆錢,由學生自主支配,花完之后再續存;另一種是按月定額支付。不論哪種方式,大學新生們都將開始自己做主支配較大數額的一筆錢,滿足自己的日常學習生活所需,如何合理消費成為擺在其面前的一道待解之題。
“我讓她把每月的花銷在電腦上記下來,自己做到心中有數以外,還可以傳給我和她媽媽看,視情況給些建議,培養她的自理能力?!笔忻褛w先生把記賬當做入學準備之一教導給即將去北京上大學的女兒。
“入學后頭一個月是實驗階段,了解伙食費、手機費等大約固定的消費數額,再留出買書、娛樂、購物的一部分機動數目,此后,每月初給自己做一個大體的消費計劃,月底總結,鍛煉自己的理財能力。”即將到上海讀大學的李晨已對入學后的生活做起了規劃,“這是爸媽教我的,除學費外他們給我的銀行卡上存了一萬塊錢,讓我自己計劃著花,我不能辜負他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