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術高考中,色調畫法是在單一的主色調中逐漸加強色彩和形體塑造。通常先用褐色、綠色等中性色粗略地畫出大關系,然后將其它顏色加進去,使畫面色彩逐漸豐富起來。主色調只是基本色調,其它顏色通過基本色調產生協調統一的感覺。主色層未干時,其它顏色可以直接揉入其中;主色層干透時,可利用透明法罩染或覆蓋。古典油畫作品通常以褐色底層為主色調,然后盡量拉大亮部和暗部的對比,通過罩染賦予畫面以奇特的魅力,這種效果優雅而沒有刺目的色彩。
利用單一顏色的極微妙色層變化產生豐富而和諧的色調畫法,開始作畫時,畫家能夠從容不迫地朝明暗兩方面進行,但不能急于求成,強烈的亮部和艷麗的色彩一定要在繪畫結束時進行自然處理。
寫生時,先將簡單的兩三種顏色用松節油稀釋后快速薄涂再細致刻畫的方法即是借用色調畫法。底色層一般為灰色,常用的顏色有褐色、棕色、土色、綠色等。比如靳尚誼先生畫人物畫時,首先用大筆蘸松節油調褐色、土紅、灰綠將人物和背景薄涂一遍再細致刻畫。
在灰色層上可以大膽使用盡可能鮮亮的顏色,然后用半透明的中性色使色彩達到所需要的效果。
這種畫法的規則就是:先使畫面具有灰色效果,而最后加入幾種較鮮的顏色;或者開始用最鮮艷的顏色,然后再用半透明的中性色,使畫面的色調降低到所要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