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線型與衣料的質地
由一料的質地不同,影響衣紋的形狀如絲綢類的質地較薄的衣服,衣紋多而密,線型也較柔圓。麻布等硬質類衣紋多用折線、直線,線型方而短,呢絨及化纖織物,衣紋少而挺。我國傳統繪畫對衣著的造型,也有很高見解,并總結出一套不同于西畫的完整的表現樣式和體系,沈宗騫在《芥子圖學畫編·人物談話》中說: “周圍骨骼要從衣外看出,何處是肩,保處是肘……,凡此皆骨骼之隱于衣中,而于作紋時隨筆寫出。”“先將裸體骨骼約定,后施衣服。”其中道出衣服結構與人體結構之間的關系。
以線為主畫衣紋,須更加重視衣紋的提練,概括和取舍。寫生時要充分發揮線條的疏密,長短,虛實節奏等效果,有時并帶有一定的裝飾性。這一點在中西繪畫中有異曲同工的一致性。
(五)全身人物著衣寫生
它是肖像畫的一種,也是收集創作素材的重要手段,它在胸像的基礎上,更推進一步,要求畫者對整體的了解和掌握,對整個人物形體各部分的刻劃與協調能力的提高。對人物個性的體現將是全面的,甚至包括場景在內。
(六)手的具體畫法
手由二十七塊骨和十六個關系組成,手背和形狀幾乎由骨決定,手骨有腕骨、掌骨、指骨組成。腕骨有八塊,和足部跗骨一樣呈不規則形。它們結合成一個整體。
具體描繪手時,要掌握手的比例、體積和體積。手的體積有兩部分,(1)手掌;(2)大拇指,手平放從側面看,腕關節高,自指關節傾斜,被稱為“降價式”象一級降低的臺階。
(七)小結
素描(線描)人物寫生,綜合起來說就是先由頭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四階段的寫生訓練,每個階段的要求不一樣,但從整體到局部,由局部再加到整體這一方法是不變的,多訓練、多研究、多比較,方能一步步的取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