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繪畫與設計的界限已變得越來越模糊,現代結構素描在現代素描教學中的地位日顯突出。它不僅僅對設計專業有幫助,對繪畫專業同樣起到很好的作用。結構素描以它明確的目的性和很強的專業性,引起美術教育界的普遍關注。在現代素描教學中,它有著素描教學中其他表現語言所無法替代的功能及作用。
結構是物體的基本構架,它存在于紛雜的事物之中。所謂結構素描,是強調對物象形體結構規律的分析、理解,通過最大限度的省略繁瑣細節和明暗,以變化的線條和表達空間的前后縮減透視關系,從而獲得對物體結構及空間的重新構建的素描樣式。結構素描可以作為獨立語言進行創作或寫生,但這里所涉及的,主要是為本科、大專及職業教育的繪畫專業及設計專業而展開的輔助性研究課程。通過訓練,使學生獲得一種全新的空間感受,它科學、簡明、實用、直接。對于初學者來說,結構素描是極其有益的,如果他還沒有理解形體的結構,運用這種方法,就可以避免那些先入為主的概念,把所見的形態還原到它的本質狀態之中。它的歸納、制作過程的體驗是極有啟發性的。其作用有:
1.加強對物象結構本質特征的分析、研究、立體觀察(視點移動)和理解物體的空間,及在空間中的位置方向。2.培養運用簡潔多樣而有表現力的線性語言,概括提煉物象形態特征的表現能力。3.將感性認識升為理性認識。強化理性歸納與主觀制作性,克服在常規訓練中經常出現的對物象認識的含混不清的錯誤,以及被動的描摹表象的僵化狀態。從而調動思維主動性的潛能。4.結構素描訓練,空間意識和透視是極其重要環節。
正確運用透視原理是畫好結構素描的前提,而結構素描反過來也會更直接清晰地理解透視。通過結構素描訓練,應達到以下能力:
1.通過觀察與分析,能夠明確地感受所畫物體的結構形態特征及與空間的關系。2.能從物象的復雜造型因素中舍棄那些非本質的因素,提煉出足以顯示出物體處在空間中基本結構關系的線條,包括那些不可視部分的剖析。3.按照自己對物象總的感受,運用結構線的不同性質的變化,重新組合成新的畫面效果,并有較強的可視性、可讀性的展現。4.對所描繪的物象的材質、加工技術、功能使用及生態規律的分析與認識是必需的。
結構素描的工具,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要求。一般素描訓練時所用工具均可使用。要根據訓練的內容、難易及時間的長短去選擇用具。就用筆來講,初學者應采用較容易控制又便于修改擦拭的鉛筆、炭鉛筆等為宜,鉛筆適用于偏軟性。此外,鋼筆、銀筆、彩鉛及毛筆都可使用。只要能熟悉其性能,控制其效果,即可隨意選擇。結構素描用紙,有較大的隨意性。應注意的,一是要與所用畫筆相適應;二是可隨目的要求及興趣選擇用紙。如一般素描紙、新聞紙、包裝紙及有色紙等均可使用。
不同的工具材料,產生不同的畫面效果。運用各種不同的工具材料進行結構素描的技術訓練,目的在于了解和熟悉多種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所形成的畫面效果規律;同時,更重要的是為了探索新的素描造型語言及更深層次的美學價值思考。
一種技法的運用要根據作業的內容和要求來定,任何工具材料性能的發揮都應為結構分析這一課題服務。結構素描的表現語言,可以是單線的,如“鐵絲描”一樣;可以是變化豐富的線性語言;可以是線面結合的;也可以是適當加些調子變化的。總之,一定要以“線性”語言為主。過多的其他因素的進入,會使課題訓練變得復雜而又含混。
結構素描的作畫規則是以線為主要表現手段,利用線的方向、長短、輕重、粗細、虛實等變化構建出猶如框架編織的空間網絡,把物體看穿、看透,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部分同時都應畫出來。通過水平線、垂直線、軸線、斜線、切線及重疊部分和反面部分對結構關系起到控制作用。在開始作畫時,應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進行,上下、左右、前后,從多角度觀察,做到全方位認識物體,然后以明快有力的線條畫出。對于進行中所運用的結構線及輔助線均可保留下來,以作為進一步深入的標記。這些保留下來的線條會使畫面產生一種有意味的效果,盡量避免使用明暗,要通過線的變化及透視關系來獲得立體的空間效果。
結構素描所謂的“深入階段”,是一個強化分析的過程,含混不清的“玩虛”決不可取,要直視所描繪的內容,進行冷靜的邏輯分析與表現。相對來講,畫得越“實”,就理解得越清晰,解決得越徹底。當然,個性感受與表現是必要的,適當的調子的加入也是可行的,最后的畫面效果應是一件生動的作品,而不是機械制圖。
結構素描課題進行的程序應根據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的原則來設置。
1、幾體形體訓練。首先進行各種單件幾何形體訓練,打開局面,進入狀態。然后再進行多件不同形態的組合訓練。這種組合,可以產生復雜多變的空間構成關系。這時應特別注意物體空間的透視變形。對物體的描繪應是透明的,連被擋住的部分的形狀也要描繪出來,要根據結構規律與透視原理分析想象完成。
2.人造物體訓練。內容包括:各種器皿、工具、衣物、工藝品、雕塑、機械零件及廢舊物品等。本階段的訓練,應注意以下幾點:(1)為了從總體上表現形體,復雜的細部應該簡化,含混不清的東西或極端的位置都應盡量避免。(2)線條的構成及其表現風格應反映出物體的質感,并對其形態功能、制作工藝有所認識。(3)為強調畫面效果及立體感,適當的調子刻畫是允許的。
3.自然物象訓練。完成了幾何形體與人造物體的訓練之后,就要進入對自然物體的訓練。自然生態的自由形不像幾何形或人造形那么規則,因此,就面臨在描繪過程中進行創造性提煉加工的問題。自然物象有豐富多彩的形體、顏色、肌理和結構,這很適于自如、直覺的表現,強化個性語言。但在表現時難以直接掌握形體,所以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就顯得十分重要。將不同物體組合在一起可以促進比例感和空間感的發展。在大小、高低、寬窄、曲直、輕重、動靜、多少等對比中去探索線性語言的形式因素和突出重點的手法,培養敏銳的感受能力及拓寬結構素描的表現語言。
傳統素描強調的是對客觀物象的全因素的表現,側重于主觀感情意識方面的內在活動及畫面語言的個性化。而結構素描則是通過理性和嚴謹的數據分析,認識形體與結構、比例與尺度的組合過渡及變化規律,注重科學性和實用性,結構素描注重的不是機械地模仿,而是過程的體驗,強調的不僅是結果,而是線性語言的建構過程,進而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想象,確立認識,達到表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