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畫里有千變萬化的筆法,
點、提、刷、擺、拖、
掃、堆、疊、勾、
揉、擠、壓、洗、溶
這些多變的筆法成為了水粉畫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了解并掌握了這些筆法,就像手中握有了一把披荊斬棘的利劍, 很多水粉畫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點
“點”是眾筆法之源,幾乎所有筆法都是由點變化而來。其走筆的方式、材料、形狀、效果都可以衍生出其他筆法。“點”對于筆和水分的要求較低,但在不同的位置和顏色上還是可以根據需求變化,比如:點花、干點、濕點、用力點輕點等所產生的碎花效果是能夠有空間層次的。
提
畫水粉的過程中,常有提亮、提純之說,其實這就是在告我們“提”的作用,同時它也起到了補形與銜接的作用,頭實、尾虛。下筆用力求形,然后緩慢地提筆,留尾巴。一般在收拾畫面時用,能體現筆觸空間但又不孤立存在的一種表現方式,同時在修形時能很好地銜接各個顏色。
刷
“刷”一般出現在大面積的單色背景和前方大塊面、褶皺較少的襯布上,表現時將調好的顏色進行平鋪。“刷”便于將畫面顏色蓋平、蓋均勻,不易變色,修改也較為容易,不會給后期塑造制造麻煩,同時也能保留紙面本身的粗糙感,為后期筆觸的覆蓋打下良好的基礎。
擺
“擺”的特點是能把形畫得肯定、硬朗。對形用色塊來肯定的時候,通常會用“ 擺” 的筆觸。如臺面前的布紋、水果、罐子、盤子的亮部、花卉的花瓣等。用“擺”筆法畫出來的色彩飽和度高,顏色潤澤、亮麗且覆蓋性好,最好是用于面積較大、塊面清晰明確、色彩亮麗的地方。
拖
“拖”一般指干拖,干拖是帶著顏料干刷,表現出色彩的銜接感,主要是制造粗糙感和少量的色彩改變,如在畫反光的時候就經常會用到此種筆法。“拖”一般出現在靜物的反光、較厚的襯布、色彩需求打破或較強的部位。“拖”需要上得干且厚,不要讓顏料在筆鋒外可見。
掃
“ 掃” 與掃地相似,在第一遍色未干的同時,用干凈的刷子或筆輕刷、撫平畫面上的顏料,可加強色彩的整體感和和諧性。也可用于減弱色塊的生硬感。“掃”既突出了筆觸的擺放,又讓筆觸間的過渡更為自然。“掃”通常出現于背景或不太好接色的部位,力道相對均勻、和緩。
溶
“溶”是把大量水和顏料融合在一起,但不是用水調均勻。它可體現色彩的透明感與含蓄變化,而更多的是體現了繪畫中的偶遇性。一般的做法是用水洗單色,然后加入其它任意純色,但不做調和,直接刷在畫面上。常用于絲綢、深色布、花卉等,也有些運用于一些特定材質的繪畫。
洗
“洗”在水粉中是一種較為高超的手法, 需要對顏色的調和及水粉的控制有相當豐富的經驗,這樣才能做到增強畫面效果的同時不損壞畫面其他物體的作用。在畫面中可根據面積大小的不同使用“洗”的筆法,它主要是在畫面上用水溶色將色塊拼接不太恰當或稍有欠缺的地方作補救。
根據物體形體用筆
物體的表面筆觸走向代表了它所在部位的空間結構走向, 直接體現了形體結構的運動方向, 并且其排列上有一定的規律性。直向的物體經常需要橫向的筆法去塑造, 如畫筆筒、豎放著的書本等, 結合橫向的筆法去畫, 可以表現得更有厚度; 畫大面積的靜物桌面、背景、墻等比較平面的色塊時, 筆法要避免像泥水工匠刷墻那樣單調呆板,需要自然隨意地用橫直、斜等有筆向變化的筆法, 增加生動性。
根據物體質感和色彩濃淡用筆
色彩較重或較淡的物體, 質感粗糙厚實或光滑堅脆的物體, 在用筆上要有所區別。如淡顏色的白布、白色報紙或光滑的白瓷瓶, 在用筆時, 筆觸可適當柔和、細膩一些, 以體現其質感; 而棕色的陶罐用筆就應該堅挺、濃重有力, 筆觸感強一些。
不同的用筆表現出不同的風格
畫面表現的主題不同, 使用的筆法也不同, 如靜穆的、和平的意境, 較多使用橫向的較柔和的筆法; 用果斷、明確的筆法表現歡快、緊張等氣氛的畫面; 沉著、穩健的筆調與畫面的嚴肅、莊重意境密切有關; 輕柔隨意的小筆觸, 可以加強優美、抒情的情調。
本站轉載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大家參考,圖片版權屬于原作者。我站尊重版權,也致力于保護版權。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您及時與我們聯系(QQ772457960),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相關內容!
推薦閱讀:
掃描美考網微信二維碼(www_mkao_cn),可查看更多素描、色彩、速寫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