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為期兩天半的2009秋季高考落幕。對于今年各科的高考題,早報特請滬上名師進行點評,不少老師表示,今年試題總體難易適中,導向明確,利于高校選拔人才。不過,數學題和語文作文題,讓不少老師和考生有些"出乎意料"。
語文 作文三年一變 寫議論文最好切入
與前幾年命題類作文題有所不同,今年上海高考語文卷出現材料作文題,作文題目為根據以下材料,選取一個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詩歌除外)。材料:鄭板橋的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俗稱"板橋體"。他的作品,單個字形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有人說這種作品叫"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復旦附中語文特級老師繆美萍昨日接受早報記者采訪的時候表示,語文作文題三年一變。之前幾年都考的是命題作文,加上今年春季高考作文也是材料作文,從這一點來說,今年秋季高考考材料作文也在預料當中。
不過,繆老師透露,初看作文題給出的材料時,她也確實"有些意外"。"簡單說,這個題目對語文好的學生來說比較好發揮,水平中差的學生容易審錯題。因為材料本身就不是很好理解。"
不過,繆老師也建議考生,考場上碰到第一遍讀不太懂的材料,首先不要心慌,再讀一遍,哪怕材料里提到的人和事你都不知道,但是只要你知道材料說的意思也不影響你的寫作。"就像今年的材料,看上去很悶,但是可以發揮的地方仍然不少。"
繆老師表示,材料作文最難的就是審題,今年的材料,考生比較好切入的點,可以從"繼承與創新","追求個性"、"整體上把握,不要太拘泥細節"等入手。舉例論證的話,奧運會上張藝謀的開幕式就是不錯的例子。
文體選擇上,材料作文最適宜的無外乎議論文文體,繆老師建議考生,議論文在題目的擬定上應該動點心思,最好能體現考生的觀點,也可以擬題諸如《××讀后感》、《由××說開去》等。"總體來說,今年作文題容易拉開差距,來年的考生在訓練上,不妨找到準確的切入點,如果文采再好一些的話,一定能拿到較好的分數。"
◆考生看法
作文材料"沒太看懂"
說到今年的高考語文題,建平中學的付同學告訴記者,材料她"沒太看懂",特別是最后一句"不可無一,不可有二","沒明白是什么意思"。不過最后寫的時候就按照材料里面說到的"非隸非楷"引申了一個應該"博采眾長"、"兼容并蓄"的觀點。
采訪中,考生紛紛表示,題目"乍看之下很吃驚",一考生回憶說,"我都不知道鄭板橋是誰,當時就有些心慌"。不過,最后,這名"不知鄭板橋是誰"的考生寫了周杰倫,"就是什么都不像,但是有個性,大家都喜歡"。
數學 結構變化大 引導脫離題海戰術
今年是新教材全面鋪開的第一年高考,與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增加了很多內容,考生普遍反映"很難"的理科卷,對算法、矩陣、行列式、向量、概率統計等內容的考查有較高的要求。
寶山區教師進修學院王鳳春老師分析道,今年數學試卷結構變化大。前些年,高考數學題型基本是11或12道填空題、4道選擇題、6道解答題。這次高考,填空題14道,選擇題4道,解答題5道。
同時,新題數量較多。有些題,敘述很簡單,但要回歸為基本數學問題才能正確解答;有些題給出了新定義、新情境,對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要求較高。
上海大學附屬中學王敏杰老師分析道,以往的基礎題,以簡單計算為主,而這份試卷的大部分問題計算簡單,只有最后一題的第3小題運算相對復雜。多數問題都需要學生先對問題有較好的分析轉換,想清楚數與形的對應、主變量與系數的關系等。
與此同時,不少數學老師表示,試卷的難易對大家是公平的。要難大家都難。二期課改的理念之一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大量死做數學題。所以,對來年的考生而言,不要做太多重復性訓練,靠"題海戰術"在高考中難以取得高分。
◆考生看法
有20分的題目做不出來
延安中學的小于是學校的數學A+生。不過她告訴記者,數學題共有20分的題目做不出來,做完的題還有20分不知道對錯。以前數學考試考120分不在話下的小于說,這一次心里實在沒底。
控江中學的考生小何則告訴記者,拿到卷子就發現比平時的模擬考試多了兩道題,而且填充題就特別費事,要反復計算極其花費時間。采訪中,不少考生的數學題最后都沒有做完,且普遍反映"出乎意料的難"。
英語 沒有偏題怪題 注重運用能力
英語作文也一直是上海高考改革的風向標之一,今年的英語作文題要求學生給夏令營中選修課的老師寫一封申請信,并在信中闡述選修該課程的理由。上海中學英語特級教師樹辛分析認為,這篇作文傳遞了注重考生實際運用能力等方面的考核目標,作文是書信體,但不局限于信的格式,而是讓考生表達自己的思想,與生活密切相關,讓學生能夠用英語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由。題目要求所寫的內容讓考生有話可說,但是題目給出的具體信息又使考生無法套用背好的文章。進才中學英語特級教師龔玉蓉也認為,今年的英語作文從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選修課程切入,讓每位考生都有話可說。
在聽力方面,今年的聽力比去年難度低,聽力部分的選詞填空,有8個空格,但都是常用詞,不是生僻詞。
根據學生的反映,今年的閱讀理解比較難,有不少考生被第三篇和第四篇閱讀理解難住了。閱讀理解主要考核目標是考生閱讀細節理解,推斷隱含意思,歸納主旨大意以及推斷詞組在上下文中的意義等能力。
還有一道讓考生覺得難度高的題目是翻譯題的最后一題,其中有一句"盡管山高林立",山高林立這個詞不屬于成語,將其翻譯成英語需要學生有靈活機變的能力。
◆考生看法
考題不難比較有趣
考生小賈告訴記者,英語試題并不難,而且也比較有趣。比如英語作文題要求學生給夏令營中選修課的老師寫一封申請信,選擇科目中有園藝、烹飪等。小賈同學就選了烹飪,還把她平時和爸媽出國旅游時記的很多有趣的菜名"秀"了一把。
綜合
綜合能力 緊扣熱點 物理科目比重提高
交大附中物理特級教師王曉敏分析說,今年高考綜合能力測試試卷仍然分文科綜合和理科綜合,題目既緊扣熱點,有不少的時政題,同時突出文理滲透、學科交叉的特色。
在綜合的基礎上,突出了學科特色,如今年理科綜合卷中物理科目的比重相對高一些,但也不局限于物理單科,試題考核內容有一定的覆蓋面,注意各知識要素之間的聯系,有較強的學科特點。
◆部分綜合能力測試題
對預防甲型H1N1流感,你有何建議?請舉兩例。
今年5月6日市政府宣布南匯區并入浦東新區,請用經濟知識來分析"并區"所產生的效益?
離公路越近的蔬菜鉛含量越高,這說明了什么?
給出大英博物館的圖,問是什么藝術風格?
工業革命看似成功,但也有弊端,請舉兩例。
讀圖題,圖上標明了長江流域的兩個地方,請考生寫地名。
讀圖題,1998年洪災,圖上標明水位超過了歷史最高點,問這和經濟發展有什么關系?
政治 相對常規 答得精彩不容易
上海中學政治特級教師陳綺分析說,今年的政治題目看似簡單常規,但真要答得精彩也不是易事。政治主要考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論述能力。
去年的論述題以"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完善的體現"為論題。今年的論述題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途徑",主要考查考生政治理論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考生能否把很多的元素按照設問要求加以邏輯清晰地、層次分明地綜合,取決于對這些理論知識及其內在相互關系的正確把握。
物理 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交大附中物理特級教師王曉敏分析說,今年的物理在題型和題量上都沒有什么變化,難度也與去年差不多,緊扣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在考慮知識覆蓋面的同時,側重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考查,同時運用多種物理方法,考查學生知識遷移能力,今年的考題包括:用功率計算路,熱學上的氣體狀態變化,斜面上物體的運動學,以及非靜電力做工的概念。
歷史 出現新題型 但難度不高
交大附中歷史特級教師陳鑫認為,今年高考出現了是非題的新題型,但是難度上和去年仍然相當,試卷的整體難度并不高。歷史考查考生對課外材料閱讀、理解和遷移能力,更注重提升考生對歷史的歸納、整理、判斷和解讀的能力,同時突出對重大歷史事件分析、解讀和敘述能力,讓學生在全面熟練掌握教材歷史知識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這就需要學生具有比較全面的綜合能力方能完成。
化學 日常生活中加深知識運用
上海化學名師邱政認為,化學其實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能夠讓考生在“開放性”,生活化的信息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效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化學信息,同時以生活、社會熱點素材為載體,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引導教師關注自然、社會、科技和生產、生活中的化學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資訊
報考
查詢
資料
獨家

3+綜合+1 今年上海高考試題全解析
整理:中國美術高考網
| 來源:
| 作者: | 發布時間:2014-07-16 10:34:20


← 輸入專業分,測測你想上的學校,需要多少文化分?
← 實時發布最新的藝考資訊,解讀藝考最新政策、招生簡章、錄取規則。
← 解答在藝考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全程提供藝考報考最佳方案。
點擊查看更多與《3+綜合+1 今年上海高考試題全解析》相關的信息
- 2015年北京高考語文試卷考題及答案
- 陜西高考答案遭質疑 招辦稱不會讓
- 專家解讀山東2012高考試題
- 2012高考試題全方位“加密”
- 湖北2011年高考試題融入課改元素考
- 湖北2011年高考試題融入課改元素考
- 2010年南開大學美術高考試題
- 2010藝術高考試題福建師范大學音樂
- 經典音樂高考試題推薦
- 街頭廣告叫賣“高考答案” 考試院
- 2010年各美術院校高考試題集
- 3+綜合+1 今年上海高考試題全解析

(二)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郵件:mkaocn#163.com (發郵件時請將#替換為@)



排名
高校名稱
人氣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