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各科考試結束,考生正面臨高考“第二考”——填報志愿。那么考生們如何選擇合適的大學?如何權衡“冷門”、“熱門”專業?如何把握各自省市的志愿填報政策和特點?為解答考生在志愿填報中的各類疑惑,我們邀請到中國《高校招生》雜志社社長、總編輯何星原老師為考生指點迷津。
解惑 1 考后如何為填報志愿作準備?
高考結束,高三學生進入了填報志愿的階段,這時,很多考生容易患上考后綜合癥——過度放松。何星原建議同學們考后可適度放松,找一個輕松的環境思考未來,思考一下自己的興趣在哪里,今后喜歡從事什么樣的工作,為自己進行一個職業規劃。
何老師說,同學們在適度放松的同時,要注意搜集一些資料和信息,特別要注意搜集權威的、專業的資料,比如說各省(市、區)公布的招生計劃目錄、各省級招生考生機構編發的報考資料、高校招生雜志等等,這對同學們準確填報志愿有很大幫助。
解惑 2 針對平行志愿如何制定策略?
今年,四川志愿填報有很大的調整,設了第一志愿、四個平行的第二志愿,那么考生應注意哪些問題呢?何星原認為,與高考一樣,填報志愿也要制定策略,簡單地說就是16個字——科學填報、冷熱搭配、注意梯度、留有余地。
科學填報要求考生在填報志愿時掌握招生政策,知己知彼;冷熱搭配要求考生不能一味地填報“熱門”專業或“冷門”專業,應該在專業填報中冷熱搭配;注意梯度,梯度掌握好了,可以有效地提高考生的錄取機會;留有余地,就是考生在填報志愿時一定不要把志愿填得太滿,尤其是在最后一個志愿填報中要留有保險系數,把保險系數比較大的學校作為平行志愿最后一個學校。
解惑 3 劃定分數線主要依據哪些因素?
關于今年的高考題,何老師認為,今年高考的命題堅持了穩定的原則,所以今年高考分數線的劃定也不會受太大的影響,一切都在正常的進行當中。據他介紹,分數線的劃定主要依據這樣幾個因素:第一個是招生計劃,就是全國1000多所高校在四川的招生計劃。第二、考慮四川考生高考的總體成績是多少。第三、就是要根據一定的比例,比如說招辦一般要在投檔過程中給高校加大一定比例供他們選擇,還要根據加降分的情況,大致確定今年各個批次,比如一本、二本、三本的分數線。
解惑 4 省內還是省外高校錄取機會大?
報考同等次的大學,四川考生報考省外的高校錄取機會大還是報考省內的高校錄取機會大?何老師認為,四川有很多在全國相當不錯的高校,比如四川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等。同時,四川高校一般本省招生計劃都比較大,錄取的幾率也比較高,所以希望四川的考生報考四川省內的一些高校。同時,何老師提醒考生,雖然省外單個高校在川內的招生計劃不是太多,但是因為每年全國有1000多所高校在川招生,這樣加下來省外的招生計劃也不少,而且省外也有很多優秀的高校,因此,四川考生也要積極報考省外院校。“根據這幾年考生的志愿填報情況,我感覺四川的考生對報考省外高校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建議我們四川的考生要志在四方。”何老師說。
解惑 5 分段密集段考生怎樣填報志愿?
高考分數線下來以后,處在中間分數的考生一般都比較多,那么處于這個密集分數段的考生如何填報志愿呢?何老師認為,在中分段,考生密集程度比較高,一分之差就可能是幾千人,所以填報志愿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技巧:比如考生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學校來填報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在四個第二平行志愿填報中要拉開志愿填報的梯度,不要全填好學校、熱門專業。這個思路適用于一本、二本、三本,這樣如果出現意外情況,考生一本沒有讀,還有二本、三本,這樣可以確保讀書。
對于那些認為自己考得比較差想復讀的考生,何老師建議這些考生不要輕易放棄,能走為上。(記者 余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