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晚集團滾動新聞5月19日長沙訊 (記者 卿永鋒 實習生 周丹 羅騎威) 這邊,動感的勁舞跳出青春的風采;那邊,環保社成員穿上自制的環保大袍。
這邊,自創的流行歌曲High翻校園;那邊,“模擬聯合國”在校園開大會……
日前,長沙市一中近千名中學生社團精英徹底忘記“升學壓力”、“沒時間”、“沒興趣”和“家長不支持”的煩惱,自己當家做主,展示了一場活躍、豐富、亮麗的校園社團風景。
下棋、唱歌、畫漫畫、玩魔術、玩搖滾……這些平時看上去“不務正業”、影響學習的事,在長沙市一中被大力提倡。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組建戲劇社、動漫社、文學社、英語社、DEMO音樂社、DV電影社等21個學生社團,這些社團成為學生課余時間的“最愛”。
社團之熱:我的地盤我做主
“Why is a river so rich?”只見樹底下英語社不時傳來流利的英語,高二學生薛曉諾大聲地問道。旁邊一位戴著紅帽子的“神秘人”立刻回答:“Because it has two banks.”……“乖乖女”薛曉諾興奮地說,走進“英語社”后,自己充滿自信,膽子變大了,不再害怕在陌生人面前講英語,和外教也能交流自如了。
“這是我們學生自制的環保大衣,是利用一些報紙和塑料設計的衣服,強調與自然和諧相處,傳承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環保社負責人、高一學生繆斯興奮地說,“這次英國館的 ‘傳承經典,鑄就未來’的綠色概念,給我們綠色創新帶來很多啟發與借鑒。”
社團之用:活動>課本
許多有成就的人士在回憶自己的中學生活時,都認為中學社團對自己影響很大,遠比多做幾套高考試卷、多看幾遍課本來得有用。
“在社團活動中,指導教師真正‘退位’為副手,主導權掌握在學生手中,充分展示我們90后的個性。”市一中青年志愿者協會馬詩羽同學認為,社團活動能幫助自己鍛煉獨立思考問題和行為自律的能力。
在社團活動中,同學們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位置,主角、配角;演員、觀眾;被贊美、受冷遇……一次次的身心體驗讓孩子們逐漸認識到,自己只是“群體”中的一員,不會總是焦點;自己也不是全才,有長處也有短處。這種正視“自我”是孩子們心理成熟的基礎,對獨生子女而言尤為重要。在不斷與團隊磨合中,自我為中心的學生將逐漸融入群體和社會。
擁有多年學生社團組織經驗的市一中團委書記楊帆老師認為,社團能夠引導學生將 “自己眼中的自我”、“他人眼中的自我”、“理想的自我”整合,獨生子女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特別是90后學生更有強烈的個性,而社團活動恰能磨練出他們迫切需要的團隊精神。
社團之困:學業>活動
生動的社團活動背后,其實也有辛酸苦辣。“學業壓力大,學生沒有充裕的活動時間。而且不是每個學生、老師都對社團感興趣,還有許多家長認為孩子應該專心于學習功課。”馬詩羽說,“我們社團的健康發展被許多因素制約。”
記者在省會幾所中學調查發現,為了不影響社員的正常學習,大多數社團在活動時間的安排上多集中于中午或者周末。這些時候開展活動往往會影響學生的休息,有些學生為了保障有充足的精力學習而放棄了參加社團活動。
“升學壓力過重,令中學生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興趣特長。”長沙市一中校長趙雅茜認為。在長沙,中學社團存在校際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由于學校的辦學理念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差別,學生社團在不同類型學校的發展也大相徑庭。就社團數量而言,最多的學校有20多個社團,如市一中有學生社團21個,涉及理論學習、文化藝術、科技創新、社會公益、體育競技等多個類別,常年參與社團活動的學生達到2000多人次,最少的學校只根據教育部門要求的“規定動作”,設立一兩個“有組織無生活”的社團組織。其次,在同一所學校,不同年級的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人數也不平衡,由于高考指揮棒的客觀存在,高三應戰高考、高二應付學業水平考試,特別是高三年級學生基本不參加社團活動,中學社團基本上由高一學生包打包唱當主角,高年級的同學們戲稱其為“小鬼當家”。
趙雅茜一直提倡學生應多多參加社團活動,他認為,中學生社團迫切需要社會、家庭的支持,而學校也要積極引導,通過舉辦社團節、為社團提供經費,甚至將社團經歷納入學生評優評優,從制度上保證中學社團的生命力。“中國未來的希望,很多將在現在中學社團的活躍分子中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