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世界依然精彩,故鄉的人情倍感親切,大學新生首次回家過年,總是充滿愉悅之情。然而,對于歷經去年全國最大規模的延期高考的福建建甌學子來說,他們的快樂更帶感動色彩。
“我穿上長筒雨靴和雨衣冒著暴雨出門,沒走多遠水就進了雨靴,接著又淹到半身,到考場時全身濕透,不知如何是好。就在這時,延期高考的消息傳來,我頓時松了口氣。”
春節的喜慶聲中,福建農林大學學生張潔談起去年6月7日清晨赴考的情景,歷歷在目。當時建甌城區已淪為澤國,許多在凄風苦雨中一夜難眠的考生仍被洪水圍困,翹首等待沖鋒舟、竹筏送他們進考場。
“說建甌,也許還有人不知道,但說是延期高考的地方,每個人都知道。大家都說我們好幸運。”建甌一中雙胞胎考生黃欣和黃歡清楚地記得,高考延期第二天學校就組織考生參加晚自習并進行心理輔導,她們焦慮的心情很快平靜下來。現在黃欣和黃歡分別就讀廈門大學和中山大學。
去年4600多名考生參加了延期6天、使用B卷的建甌高考。市教育局副局長滕月英說,復考準備從決定延期那一刻就開始了,全市沒有一名考生因災缺考,專科以上錄取3500多人;總的來看考生發揮正常,成績比往年略好。
“沒有這筆資助,我沒法上大學。”在東峰鎮銅場村,武夷學院學生吳榮寶說。他家是低保戶,至今還住在破舊的木屋里。去年的洪水沖毀了村里許多作物,吳榮寶一家更是陷入困境。市里及時安排了每年3500元助學金,圓了吳榮寶的大學夢。
建甌延期高考一結束,市委、市政府就提出要千方百計使困難考生不因災失學。滕月英說,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全市117名受災及貧困高校學子受到黃如論先生專項助學金、大豐文化基金會等單位和個人資助,受助金額86.7萬元,大大高于往年。
經過去年特大洪災和延期高考的洗禮,許多來自特困家庭的建甌學子倍感社會的關愛,樂觀向上,自強不息。他們靠社會資助、靠先入學后交費的“綠色通道”、靠助學貸款走進大學校園,靠學校和社會的幫助找到勤工儉學的崗位。就在回鄉過年的日子里,他們還想方設法打工掙學費:四川音樂學院的鄭佩雯在酒店推銷飲料,張潔在服裝店賣衣服,吳榮寶在菜地里耕種……
“我現在最想好好學習,將來照顧父母,報效社會。”享受每年3000元資助的湖北黃石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魏則堯說。他來自父母殘疾的低保家庭,這幾天還要下地干農活,但他仍然憧憬著未來,牢記著自己的責任。